商品房买卖合同骗局揭秘
商品房买卖合同作为购房者和房产开发商之间最重要的法律依据,是保障双方权益的关键。然而,近年来商品房买卖合同骗局屡见不鲜,购房者频频受骗。本文将揭秘一些常见的商品房买卖合同骗局,并提供一些建议,帮助购房者避免这些风险。
1. 假冒合法房地产开发商
有些不法分子冒充合法房地产开发商,在购房者急于购房的心态下,制作虚假的商品房购房合同。他们通常会在互联网上发布虚假的房源信息,引诱购房者前往参观售楼处。购房者一旦对房产感兴趣,就会与这些假房地产开发商签订购房合同,并支付一定的购房款项。
然而,当购房者准备办理产权证时,才发现自己上了骗子的当。这些假房地产开发商早已消失无踪,购房者支付的款项也无法追回。因此,在购房过程中,务必要仔细核实房地产开发商的合法性,避免与假冒者签订合同。
2. 虚假楼盘,签订合同后变更
另一个常见的骗局是,房地产开发商以各种理由,在售楼处展示的楼盘信息与实际房源存在差异。购房者在签订购房合同之前,被告知自己所购买的房源是高楼层或者额外配备了高档装修。然而,在合同签订后,房地产开发商往往以种种借口,将购房者调至低楼层或取消原先承诺的装修,让购房者无法按照自己的预期享受合同中的权益。
以此为例,诸如购房者可提前参观样板房、查看相关装修材料等方式,确保合同中的房源信息真实有效。合同一旦签订,在房源发生变更的情况下,购房者应咨询房地产开发商,要求解决并确保权益不受损害。
3. 合同附属条款一手遮天
一些不守信用的房地产开发商可能在合同附属条款中设置陷阱,限制购房者的权益。这些条款通常在合同中字号较小、排版较隐蔽,购房者很容易因此忽视。
其中常见的陷阱包括:
- 房地产开发商可随时调整房屋价格、面积或装修标准。
- 购房者对房屋质量问题的维权仅限于合同约定范围内。
- 购房者在违约时需要支付高额违约金。
购房者在签订合同时,务必认真阅读合同正文和附属条款,确保所有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如果购房合同中存在不合理的附属条款,购房者可以与房地产开发商进行协商和修改,保护自身权益。
4. 抵押物担保陷阱
有些不诚信的房地产开发商或中介机构在购房者签订购房合同时,要求购房者提供抵押物担保,以确保购房者的还款义务得到履行。然而,这些开发商往往会以虚假的理由和手段,将购房者名下的抵押物转移给第三方或虚拟的公司,使得购房者在不能还款时丧失了追偿的权利。
购房者应当警惕合同中关于抵押物担保的约定,并且要求在购房合同中载明明确的担保方和担保方式。购房者还应当咨询专业律师或购房顾问的意见,确保购房合同的合法性和真实性,保护自身利益。
5. 非法代持购房款
一些不法分子冒充房地产开发商的相关工作人员,在购房者签订购房合同时,要求购房者将购房款项交付给他们代持。这些“代持人”通常会提供虚假的收据和合同,骗取购房者的信任。而实际上,他们并没有与真正的房产开发商有任何关联。
因此,购房者在签订购房合同时,务必将购房款项交付给合法的银行账户或房地产开发商指定的账户,并索取真实的收据和合同。对于任何要求非法代持购房款的行为,购房者应当提高警惕,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
6. 法律援助及维权途径
当购房者遭遇商品房买卖合同骗局时,如果自行难以解决问题,可以寻求法律援助和维权途径,保护自身权益。首先,购房者可以咨询专业律师,了解合同约定、法律法规和维权途径。其次,购房者可以向当地消费者协会或相关政府部门投诉和举报不守信用的房地产开发商。最后,购房者还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解决争议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购房过程中,购房者应保持警惕,仔细审查合同中的条款,并咨询专业人士的意见。只有通过了解和加强自身权益保护,购房者才能避免商品房买卖合同骗局的伤害,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