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养老保险待遇损失仲裁时效起算点?
请求公司赔偿社会保险损失的仲裁时效是1年。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二、五年未签劳动合同仲裁时效期过了吗?
视作已签劳动合同,只能仲裁当年的诉求。一年以前的已经过了追诉时效期。当年未签订劳动合同,经审理查实,企业应支付员工双倍工资。企业的违法成本是很高的。
所以员工入职后应尽快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并充分协商,达成一致,这对企业来说是件即不复杂,也没有什么成本的事,而不签合同却要支付员工双倍工资的赔偿。所以员工可以诉求当年的双倍工资补偿。
三、建设工程工程未验收诉讼时效如何起算?
工程款未结算,诉讼时效从应付款时间开始计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十八条当事人对付款时间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下列时间视为应付款时间:
(一)建设工程已实际交付的,为交付之日;
(二)建设工程没有交付的,为提交竣工结算文件之日;
(三)建设工程未交付,工程价款也未结算的,为当事人起诉之日。
四、未缴纳社保的仲裁时效是多久?
劳动者申请劳动仲裁的时效是一年!
从知道权利被侵犯时开始计算,如果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的,不受时效限制。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五、解除劳动合同未告知时效案例?
签订劳动合同时,没有注明履行合同时间,或解除合同事项,或雇佣临时工时预先没有告知雇佣时间
六、年休假的起算点是从每年的1月1日起算呢?还是从签订劳动合同的日子起算?
年休假按员工入职日期开始计算的。 《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 第五条 职工新进用人单位且符合本办法第三条规定的,当年度年休假天数,按照在本单位剩余日历天数折算确定,折算后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享受年休假。 前款规定的折算方法为: (当年度在本单位剩余日历天数÷365天)×职工本人全年应当享受的年休假天数。
七、未签订劳务合同劳动仲裁需要多久?
劳动仲裁的时间都是固定的最多不能超过六十天,如果没有签订劳动合同,首先要收集的证据是如何证明自己是公司的员工,可以通过公司企业邮箱、内部文件签字、工牌等,只要证明是公司员工后就可以提出自己的诉求,还可以申请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赔偿。
八、出差未签订劳动合同怎么声明?
可以向公司要求声明,如果公司不提供。出差公司会有通知,比如微信或者是公告函之类的,可以拍照截图下来保留证据,以防万一
九、未签订劳动合同,工龄如何计算?
工龄是指职工以工资收入为生活资料全部来源或主要来源的以年为单位的工作时间,没有签劳动合同,不能计算工龄;
工龄可分为一般工龄和本企业工龄。一般工龄是指职工从事生产、工作的总的工作时间。在计算一般工龄时,应包括本企业工龄;
本企业工龄(连续工龄)是指工人、职员在本企业内连续工作的时间。一般工龄包括连续工龄,能计算为连续工龄的,同时就能计算为一般工龄;但一般工龄不一定就是连续工龄;
连续工龄和本企业工龄在含义上有一些差别,即连续工龄不仅包括本企业连续工作的时间,而且包括前后两个工作单位可以合并计算的工作时间。若没有可以合并的情况,连续工龄就是本企业工龄。国务院1978年6月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规定将“本企业工龄”改叫为“连续工龄”;
机关、事业单位为有别于企业用的"工作年限",实际上连续工龄和工作年限的含义和作用是相同的。
不签订劳动合同的后果:《劳动合同法》第84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经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六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并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前款规定的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工资的起算时间为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截止时间为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前一日。
十、超过2年未签订劳动合同?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要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的,必须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如果说用人单位从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以向单位主张,支付这一期间每月二倍的工资。
劳动者可以通过提出劳动仲裁等方式主张权利,但是要注意劳动仲裁的期限。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