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资总额包括哪些内容如何计算工资总额?
工会经费或筹备金计费基数为当年全部职工的工资总额。根据全国总工会财字(95)11号文件和国家统计局有关文件精神,全部职工是指在国家机关、党派团体、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工作,并由其支付工资的各类人员,范围包括:固定职工、合同制职工、长期临时工、季节性用工等。
工资总额按照1990年1月1日国家统计局1号令公布的《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标准执行,包括计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计件工资、加班加点工资和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二、教师年度工资总额?
教师的年度工资总额主要是由基本工资+津贴+奖金三大部分组成。
1. 基本工资
基本工资=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
岗位工资与教师的职称相挂钩,也是导致不同教师之间工资差别的最直接因素,职称越高,岗位工资自然也就越高,这也是为什么所有的教师都在争取职称评定努力晋升的原因。
薪级工资也就是工龄工资,工龄工资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而增加,这也是国家对长时间奋斗在岗位上勤勤恳恳教书育人的教师们的奖励。而新入职的教师们这一项工资自然也就比较低。
绩效工资是当地政府和教育局给予教师的一项补贴,按照一定的基本工资的百分比或者教师的教学成绩进行评定来发放。绩效工资会受到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一二线城市的教师绩效工资较高,偏远地区的教师绩效工资就较低。
2. 津贴
津贴主要有教龄津贴、地方性津贴、农村教师津贴、车补等。
与工龄工资不同,教龄津贴是计算教学工作的年限。按从事本职工作的年限计算。凡从事本职工作满5年不满10年者,每月发3元;满10年不满15年者,每月5元;满15年不满20年者,每月7元;满20年以上者,每月10元。
地方性津贴一般由当地财政部门发放,与当地的经济效益相关,有些地区会发放,而有些地区就直接没有这一项津贴。
农村教师津贴是国家为了鼓励大家到偏远地区教书,专门为农村教师和偏远地区教师提供的福利。
少部分地区的教师还会享有车补,大概在200—500元不等。
3. 奖金
奖金一般是十三月奖励性工资和目标考核奖。
基本上所有的教师都是没有年终奖的。而是会在年底时直接多发放一个月的基本工资,称作十三月奖励性工资。
三、工资总额包括社保吗?
1、职工工资总额的计算范围应该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奖金、代扣代缴职工承担的社保和公积金等其他发放给员工的现金。2、案例3、计提(1)计提工资总额借: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职工薪酬-工资 10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10000(2)计提公司承担社保借: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社保 2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社保 2000(3)计提公司承担公积金借: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公积金 2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公积金 20004、发放(1)发放工资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10000 贷:银行存款 6500 其他应付款-个人承担社保 1000 其他应付款-个人承担公积金 2000 应交税费-个人所得税 500(2)缴纳社保借:应付职工薪酬-社保 2000 其他应付款-个人承担社保 1000 贷:银行存款 3000 (3)缴纳公积金借:应付职工薪酬-公积金 2000 其他应付款-个人承担公积金 2000 贷:银行存款 4000(4)缴纳个税借:应交税费-个人所得税 500 贷:银行存款 500
四、工资总额基数如何计算?
工资总额基数计算按统计局的口径执行。
工资总额基数=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收入×缴存比例。
职工月平均工资收入=职工本人年工资总额÷12个月(不满12个月的应按实际发放工资月份)。
五、工资总额指的是什么?
工资总额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不包括:有关劳动保险和职工福利方面的各项费用;有关离休、退休、退职人员待遇的各项支出;劳动保护的各项支出;出差伙食补助费、误餐补助、调动工作的旅费和安家费;劳动合同制职工解除劳动合同时由企业支付的医疗补助费、生活补助费等;因录用临时工而在工资以外向提供劳动力单位支付的手续费或管理费;支付给家庭工人的加工费和按加工订货办法支付给承包单位的发包费用;支付给参加企业劳动的在校学生的补贴;计划生育独生子女补贴应该是应发工资总额减去五险一金之后的工资数,即应税工资。
六、工资总额包括哪些内容?
“应付职工薪酬”是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企业的会计科目,它反映应由该企业直接支付给职工的薪酬,不包括间接支付给职工的薪酬(如派遣制职工)或以劳务费、佣金形式支付给职工的费用。从业人员工资总额的统计原则是“谁发工资谁统计”,劳务派遣人员除外。无论用工单位(劳务派遣人员使用方)是否直接支付劳动报酬,劳务派遣人员工资均由实际用工单位填报,而劳务派遣单位(派出单位)不填报。从业人员工资总额包括在岗职工、劳务派遣人员(使用方)和其他从业人员的工资总额。 应付职工薪酬和从业人员工资总额的区别在于: (1)科目不同:“应付职工薪酬”是会计科目的贷方发生额,是计提数;“工资总额”是借方发生额,是会计科目的实发数。 (2)包括的口径不同:“应付职工薪酬”不包括派遣制职工和以佣金形式支付给营销员的工资,而“工资总额”包括使用的劳务派遣人员和以佣金形式支付给营销员的工资。 (3)包括的内容不同:“应付职工薪酬”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工资总额”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医疗、养老、失业、住房公积金等社会保险基费只含个人缴纳部分,不包括单位缴纳部分;不包括补充养老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中单位缴纳部分;不包括工会经费和教育经费;不包括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 对于“应付职工薪酬”指标,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根据会计科目“应付职工薪酬”的本年贷方累计发生额填报;未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应将本年上述职工薪酬包含的科目归并填报。如果外籍及港澳台方人员工资福利等未计入“应付职工薪酬”科目中,则应从相关成本、费用科目中摘取并计入。
七、公积金算工资总额吗?
单位为职工交纳的住房公积金不算职工的工资收入。 依据国家统计局《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一990年发布),工资组成部分未含住房公积金。 员工工资不包括的内容: 劳动者的以下劳动收入不属于工资范围: (一)单位支付给劳动者个人的社会保险福利费用,如丧葬抚恤救济费、生活困难补助费、计划生育补贴等; (二)劳动保护方面的费用,如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工作服、解毒剂、清凉饮料费用等; (三)按规定未列入工资总额的各种劳动报酬及其他劳动收入,如根据国家规定发放的创造发明奖、国家星火奖、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中华技能大奖等,以及稿费、讲课费、翻译费等。 国家规定福利待遇一般指基本月薪,社会保险,其他保险和休假制度。其他的福利待遇是公司给的,不是国家规定的
八、退休金组成工资总额?
缴纳社保基数和工资总额不相等,但与工资总额有关。
缴纳社保基数也叫社会保险缴费基数,是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依据。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缴费比例=应缴社会保险费。
工资总额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工资总额由六个部分组成: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
在社保缴纳和工资总额的关系中,社保应该按照职工的实际收入缴纳,职工的工资低于当地社会平均工资60%的,按照社平工资的60%缴纳,高于社平工资300%的,按照社平工资的300%缴纳,在两者之间的,按照实际工资缴纳,应该对比社会平均工资是否低于或者超过社平工资的60%或者300%,如果在两者之间,应该按照实际3000元作为缴费基数填报,社会保险法明确规定,不按时足额缴纳,是要接受处罚的。
九、离职补偿算工资总额吗?
离职补偿算工资总额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512号)的规定,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据实扣除。
前款所称工资、薪金,是企业每一纳税年度支付给本企业任职或与其有雇佣关系的员工的所有现金或非现金形式的劳动报酬,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年终加薪、加班工资,以及与任职或者是受雇有关的其他支出。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因此,企业支付给离职人员的离职补偿金不可以作为工资、薪金支出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并且不得作为计算职工福利费等的基数。对此,稽查人员将离职补偿24200元作应纳税所得额调整处理。十、什么是人员工资总额?
工资总额指的是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其中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与生产有关的各种经常性奖金以及根据法令规定的各种工资性质的津贴等。
工资总额除按全部职工计算外,还要按各类人员分别计算。它是工资计划管理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计算平均工资的依据。工资总额的计算应以直接支付给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为根据。工资总额由下列六个部分组成:
(一)计时工资;
(二)计件工资;
(三)奖金;
(四)津贴和补贴;
(五)加班加点工资;
(六)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