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劳动仲裁离职后多长时间有效?
辞职后申请劳动仲裁的有效时间一般为一年。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二、离职后劳动仲裁多长时间有效?
劳动仲裁的时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时效为一年。即劳动者辞职后,应在离职一年内申请劳动仲裁。
“时效”是一种法律制度,它规定的某种事实状态经过法定时间后会产生一定的法律后果。这是产生、变更和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依据。而时效则属于法律事实中的事件,其依据的是某一事实状态在法律规定的一定时期内的持续存在,并非由当事人的意志决定。民事诉讼的时效,通常指诉讼时效。法定时效是指权利受侵害的权利人不能在法定时效期间内行使权利,而时效期间届满后,人民法院对权力不再予以保护的制度。权利人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内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应当强制执行义务人履行义务。但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权利人行使请求权的,人民法院不再予以保护。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在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内,仲裁时效中断:
1.一方当事人通过协商、申请调解等方式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的;
2.一方当事人通过向有关部门投诉,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或者申请支付令等方式请求权利救济的;
3.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的;
仲裁时效期间自中断之日起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劳动者的法定代理人未确定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三、离职时间和解除劳动合同时间不符?
应该是一样,终止劳动合同的日期和离职的日期一般为同一天,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或者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并领取离职手续表,按手续办理离职,也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四、有利劳动仲裁的离职原因?
1、有了更好的发展,如需要去外地发展2、客观原因:如工作单位离家太远,身体原因不能加班无法胜任工作等3、现工作与自己未来发展规划不一致等。注:离职最大的可能就是薪资低,或在该单位没有什么发展前途,或压力太大等,但是不要在离职原因里写明,因为即使离职了也要留下一个好印象,而且离职申请也比较容易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六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七条 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五、劳动仲裁离职可靠的理由?
劳动仲裁时,离职原因怎么确定:一般来说,如果要解除合同,首先是要达到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条件范围内,企业才可以解除合同,否则,仲裁庭不采纳。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第四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六、员工未遵守劳动合同规定的期限怎么处罚?
不签劳动合同分两种情况。如果是用人单位要求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而劳动者不签书面劳动合同的,则用人单位无需承担责任。
如是用人单位的原因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则用人单位应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主要有以下三种后果:
1、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按照该规定,劳动者最多可以主张11个月的双倍工资。
2、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3、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而不签订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劳动者按照该规定主张二倍工资,没有最长时间限定。
七、交社保时间和劳动合同规定时间不一致怎么办?
员工自签劳动合同的当月去买社保,不补缴当月的,(当月如果补缴只能补缴养老保险,其他四险次月生效)从次月开始交,一直交满合同期限的月份,这样是不是合法的,有没有什么解决的办法 按目前政策尽量将缴费时间放在当月15前.
八、在职和离职劳动仲裁的利弊?
1、在职期间追诉工作报酬不受仲裁时效性限制。
2、如果想获得更多利益,能不辞职最好不要自己辞职
九、离职时间和履历填写的离职时间不符?
嗯,按劳动合同法提前三十日提出离职时法定期间,也就是劳动者行使辞职权至少要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用人单位,如果你在辞职报告中写明了离职时间是超过一个月后的某个日子,等于你不只提前三十日通知用人单位离职时间,这一点没有问题,但是你自己做出的离职时间承诺,如果违反造成用人单位损失,你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十、正常劳动法离职多长时间才能走?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劳动合同履行期间,在用人单位无法定过错情形下,劳动者提前30天书面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合同。无需用人单位同意,30天期满,用人单位即应结清工资,办理解除合同手续。但30天未满,劳动者不得擅自离职,否则,构成违法解除合同,应当赔偿用人单位损失;30天是给予用人单位安排人员接替工作的期限,30天未满,用人单位可以办理解除合同。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