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合同网

社保是否有仲裁时效? 因扣发劳动报酬提起的解除劳动合同是否有仲裁时效的限制?

162 2025-02-02 03:48 admin

一、社保是否有仲裁时效?

社会保险的诉讼时效规定:《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20条规定:“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在2年内未被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发现,也未被举报、投诉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不再查处。前款规定的期限,自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从该条的规定可以看出,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对违反劳动法规行为的追诉期为两年;两年之外的违法行为,除非该行为处于持续状态,否则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没有权利管理。从劳动争议诉讼的途径看,依据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7条的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二、因扣发劳动报酬提起的解除劳动合同是否有仲裁时效的限制?

用人单位要按劳动合同的要求,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不支付工资的,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申请劳动仲裁的期限是一年,所以追讨工资的要在一年内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但如果劳动关系存续期间产生工资争议的,不受仲裁时效限制。

三、解除劳动合同未告知时效案例?

签订劳动合同时,没有注明履行合同时间,或解除合同事项,或雇佣临时工时预先没有告知雇佣时间

四、仲裁后要求解除劳动合同还要仲裁吗?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劳动者要解除劳动合同的,可以提前30天通知用人单位,30天后劳动合同解除,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是不能申请劳动仲裁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通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五、已解除劳动合同,解除合同经济补偿金拖延不给是否可以仲裁?

  经济补偿金应当在办理工作交接时支付,拖延不给可以申请劳动争议仲裁。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规定,劳动合同解除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的经济补偿金,在办理工作交接时支付。用人单位拖延不给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投诉,也可以申请劳动争议仲裁。  用人单位拖延不支付经济补偿金的,劳动者应当先向劳动监察投诉,由劳动监察责令限期支付;逾期不支付的,责令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经劳动监察责令支付仍然不支付的,申请劳动争议仲裁,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和赔偿金。在一些省市,赔偿金只有劳动监察限期支付 仍不支付的劳动争议仲裁才支持。  《劳动合同法》   第五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  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  第八十五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六、五年未签劳动合同仲裁时效期过了吗?

视作已签劳动合同,只能仲裁当年的诉求。一年以前的已经过了追诉时效期。当年未签订劳动合同,经审理查实,企业应支付员工双倍工资。企业的违法成本是很高的。

所以员工入职后应尽快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并充分协商,达成一致,这对企业来说是件即不复杂,也没有什么成本的事,而不签合同却要支付员工双倍工资的赔偿。所以员工可以诉求当年的双倍工资补偿。

七、公司怎么申请确认解除劳动合同关系?

公司解除劳动合同的流程为:

1、公司制作书面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并送达劳动者。

2、事先将劳动合同解除的理由通知工会。工会对公司单方面决定解除劳动合同具有知情权与共决权。

3、公司出具离职证明,并在15日内办理劳动者档案和社保关系转移手续。

4、公司在劳动者办理工作交接时向劳动者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形可参考《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

八、签署解除劳动合同书后还能仲裁吗?

签订完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之后,符合劳动仲裁范围且在仲裁时效期间的,还能仲裁。若是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九、仲裁期间公司解除劳动合同怎么办?

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如果在仲裁期间公司解除劳动合同,根据劳动法规定,员工可以选择向劳动仲裁机构提起仲裁申请,要求公司支付经济补偿或恢复劳动关系。在仲裁期间,员工可以继续履行劳动合同,也可以选择停止工作等待仲裁结果。如果仲裁结果支持员工的申请,公司需要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或恢复劳动关系。此外,员工还可以选择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公司支付赔偿金或恢复劳动关系。在诉讼期间,员工可以继续履行劳动合同,也可以选择停止工作等待法院判决结果。需要注意的是,具体操作还需根据当地的劳动法规定和仲裁机构、法院的规定来进行。建议在遇到此类情况时,及时咨询专业人士或相关机构,以确保自身权益得到保护。劳动合同解除是一种复杂的法律问题,涉及到劳动法、仲裁法、民事诉讼法等多个法律法规。在解除劳动合同的过程中,员工应该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并根据法律规定采取相应的行动。另外,公司在解除劳动合同时也应该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合法合规。

十、有解除劳动合同劳动仲裁胜算大吗?

要看单位有没有违法。如果违法,劳动仲裁会支持员工。

劳动仲裁是指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居中公断与裁决。在我国,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必经程序。按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提起劳动仲裁的一方应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除非当事人是因不可抗力或有其他正当理由,否则超过法律规定的申请仲裁时效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