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采购管理的KPI指标有哪些?
采购管理中的KPI(关键绩效指标)是用于衡量和评估采购活动绩效的重要指标。这些指标帮助组织了解采购过程的效率、成本、质量以及供应商绩效等方面的表现。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采购管理KPI指标:
1. **采购成本节约率**:衡量采购活动在总采购成本中实现的节约比率。
2. **采购订单准时交付率**:衡量供应商按时交付采购订单的百分比。
3. **供应商合格率**:衡量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是否符合质量标准的百分比。
4. **采购周期时间**:衡量从采购需求产生到完成采购的时间。
5. **采购订单准确率**:衡量采购订单与实际需求的匹配程度。
6. **采购订单处理时间**:衡量处理采购订单所需的平均时间。
7. **供应商交付及时性**:衡量供应商交付的产品或服务是否按时到达。
8. **供应商不合格率**:衡量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不符合质量标准的百分比。
9. **供应商满意度**:衡量采购方对供应商绩效的满意程度。
10. **采购员工效率**:衡量采购团队在处理采购活动方面的效率。
11. **采购订单处理成本**:衡量处理一个采购订单所需的平均成本。
12. **供应链风险评估**:衡量供应链中潜在风险的识别和评估程度。
这些指标是供参考的,实际采购管理KPI指标的选择应该根据组织的具体需求和采购目标来确定。定期监测和分析这些指标,有助于优化采购过程、提高采购绩效,进而提升整体业务绩效。
二、采购合同管理的益处?
采购合同管理具有以下益处:
明确供需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为双方提供了法律保障,避免后续的纠纷和争议。
采购合同管理有助于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增强供应商的忠诚度和信任度,为企业的生产和发展提供保障。
通过采购合同管理,企业可以更好地控制采购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采购合同管理可以规范采购行为,避免违规操作和腐败现象的发生,提高企业的合规性和廉洁性。
采购合同管理有助于企业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和供需情况,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依据和支持。
通过采购合同管理,企业可以与供应商共同成长,推动供应商的改进和创新,实现共赢发展。
综上所述,采购合同管理对于企业的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三、采购KPI如何制定?
制定绩效指标绝对是个技术活。
绩效指标制定的原则有以下三条:
(1)由战略到战术转化,逐级分解;
(2)遵守SMART原则;
(3)缩减考核时间间隔。
下面逐一解析:
(1)由战略到战术转化,逐级分解:
绩效指标的制定次序一定是从上到下,即从公司的愿景(如十年内从代工型企业转型为高科技型企业)分解到采购部的战略目标(如与行业专家级供应商开展战略合作,引入供应链创新,实现持续增值),再分解到采购部的当年目标(如引入专家级供应商的数量,完成多少供应链创新项目,实现多少降本),再依次分解到季度和个人头上。在分配到个人时,切忌平均主义,要按品类、难易程度和个人经验与能力,制定有挑战但是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个人目标,最终与个人发展挂钩。
(2)遵守SMART原则:
是为了利于员工更加明确高效地工作,更是为了管理者将来对员工实施绩效考核提供了考核目标和考核标准,使考核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更能保证考核的公正、公开与公平,具体是指:
1.具体(Specific)。指定的指标须具体明白;
2.可衡量(Measurable)。指标要量化,不能量化的就要细化;
3.可实现(Attainable)。指标通过最大努力最终可达成。避免设立无效目标;
4.相关性(Realistic)。指标与工作相关,须与组织的目标保持一致;
5.有时限性(Time-bound)。指标需在特定的期限内完成,保证时效。
(3)缩减考核时间间隔:
很明显,缩减考核时间间隔可以更快的帮助管理者了解绩效指标完成的情况,以便针对完成情况不好的指标快速制定策略并快速获知策略的有效性。
除了通过强大的系统来快速获得绩效指标结果之外,还可以通过维护“物料总表”,使用“绩效指标仪表盘”等方法达到目的。
除了来自于企业愿景和部门战略,采购部的绩效指标还应考虑工作中的痛点。
例如,使用部门频繁投诉MRO采购来料不及时,就需要有一个客观的指标来衡量采购部的平均下单日,即从收到需求到下发订单的天数,如果超过事先定义的天数,才能被视为采购员的过失。
四、采购的kpi指标?
采购计划完成率采购物资合格率合格供方资料完整率供应商资料平均更新天数呆滞物资及退换货平均天数
五、采购合同管理制度?
1 采购员根据采购管理制度、采购作业流程、委外加工作业流程的执行与完善;考察供货商的产品质量、供货能力、企业质量保证能力、企业信誉等方面,在现有供应商基础上不断寻求新的供应商,以确保供应资源的丰富与宽阔的选择范围,负责新增供应商的寻访、调查,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评估、审查。
2 按照要求保质保量地组织好原料采购供应工作,并随时掌握合同履行情况,合同中必须注明我公司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条款,如需更改合同,在请示后,得到批准方可执行。
3 负责收集新材料的应用信息,做好市场分析,随时掌握国家相关产品的标准和政策变化,做好政策分析,为公司决策提供有价值信息; 对供应商进行询价、比价、议价,并上报相关信息(交货周期、日产能、最低订购量、包装要求、品质标准、价格条件等);市场行情的调查、动态资讯收集、整理,及时上报,以便及时调整采购策略;依业务订单适时、适品、适量的采购,并跟催采购进度,确保订购物料按时、按量、保质送达我司仓库,协调销售、生产的有效进行。
4 订单变更与撤消、品质要求变更与供方之间的及时信息传递,确保供方满足我公司之需求。与供应商采购异常、退、换货、补偿事宜的处理,确保我司利益;加强与供应商的沟通与联络,确保货源充足,供货质量稳定,交货时间准确;做到遵纪守法、秉公办事、大公无私、廉洁自律的职业道德,做到诚实虚心、尽职尽责、不断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业务工作能力的敬业精神;做好下属的管理工作。
六、采购合同管理要点有哪些?
采购合同管理的主要内容有采购合同的生成、类型、审批、履行与eSLA、框架合同管理、沟通与任务、付款、成本、续约等方面。8ManageSPM采购合同管理系统具备一站式的采购合同管理机制,帮助企业全方位地监管采购合同的每项执行与结果,最大限度地优化合同履行过程,提高交付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七、采购员怎样管理合同?
采购员对合同的管理,主要是其负责采购物资的合同履行情况的监督管理,确保供货商按合同履行各项服务承诺,并及时按合同支付相应的款项。具体来讲分以下几个方面:
1、做好合同的整理分类。按按照采购物资的性质,对签订的合同进行分类整理,分区存放。有电子档案的,分建不同的文件夹。
2、建立合同履行监督卡。按类别,每一类型建立一种监督卡,有特殊事项的单独建立。将每份合同所有的需要监督的事项全部填写完毕。留待合同正式履行时监督供应商使用。具体格式如下:
3、建立付款台帐。管理各合同付款明细情况,重点记录,合同总价、每次付款金额、付款凭证编号、发票收到否、是否完成付款等情况.
4、合同履行期限管理。将所有合同履行时间进行登记汇总,做好到期前的合同收尾工作,有电子档案的,可以设置到期自动提醒。
5、合同变更登记薄。记录合同履行的变更情况和审批情况。表头如下:合同编号、变更时间、原合同内容、变更后内容、变更执行时间、变更审批报告编号、批准人
八、材料采购合同审计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强化公司物资(设备)管理,规范物资(设备)采购行为,控制物资(设备)采购价格,降低采购成本,堵塞物资(设备)采购管理过程中的漏洞,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属各部门及项目部所需物资(包括材料、设备、施工机械、低值易耗品等各类物品)的采购管理。审计范围包括物资需用计划及采购计划的编制、审批、招标采购、委托加工、验证、付款等物资采购工作的全过程
九、采购合同管理的三要素?
1、对供应物料品质的控制:包括物料的生产过程、设备、环境等内容。
2、进货检验:包括物料的数量、规格、质量等内容。
3、对采购物流过程中品质的控制:包括交货时间、地点、方式等内容。
采购,是指企业在一定的条件下从供应市场获取产品或服务作为企业资源, 以保证企业生产及经营活动正常开展的一项企业经营活动。是指个人或单位在一定的条件下从供应市场获取产品或服务作为自己的资源, 为满足自身需要或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正常开展的一项经营活动。
十、采购管理、合同管理与项目管理是什么关系?
几个不相同的管理内容,但,又有着一定的管理关联,如:有项目,才有可能有采购,有采购才有可能签合同,而且,就需要管理。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